第三章:正確理解陰陽概念
古代的排卦規則與陰陽觀念差異:排卦雖然是很基礎的東西,但由於古人論錢幣的正反,從來只言字與背的區別,即有字面與無字面,卻沒言明哪是陰哪是陽,這倒引發現代人因對陰陽概念各自理解而各自成卦。首先我們要了解古代的排卦規則,如《易經》與《增刪卜易》對於排卦中陰陽的定義如下:
一個背,兩個字,稱作「單」.畫作「 ▅▅▅▅▅ 」為少陽。
兩個背,一個字,稱作「拆」,畫作「 ▅▅ ▅▅ 」為少陰。
三個背,沒有字,稱作「重」,畫作「 ▅▅▅▅▅ O」為老陽,是變爻。
三個字,沒有背,稱作「交」,畫作「 ▅▅ ▅▅ X」為老陰,是變爻。
上述是古代銅錢的排卦法,因為易學先賢們早以固定格式,今人是不敢有什麼異議的,所以若是用古銅錢起卦,排法上大家都沒有爭執,但為何這樣排?理解上卻是千姿百態了,主要是正反陰陽理解上的差別,有人說應該是字為陽背為陰正確,有人說應該是字為陰背為陽正確,因為現代習慣說正反不習慣說陰陽,而居然也有不少人開始考究起陽面到底代表正面還是反面的問題上來,真有如六國大封相,越扯就越亂…….更有人持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卦卜是意念的產物,自然受人的主觀意念支配,我認為哪面是陽面,它就是陽面,一切應由人的觀念所決定。而這數種觀念上的差異,影射到現代錢幣的排卦上就顯出差異來,按各人不同的理解,用現代錢幣搖卦,竟然可以排出數種不同的卦象,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大家各執己見。都說自己的方法是最為正確的,卦測為證雲雲。曾有個稱為名家的易學人物拿著乾隆銅錢跟我論起卦,說:「錢幣起卦,用乾隆銅錢是最靈的了,古書上寫的錢幣就是指「乾隆銅錢」,有漢字那面是字,沒字有花紋的那面就是背,有字那面當然是正面了,背的意思就是反,你看反叛和背叛不是同一個意思嗎?所以說字是代表正面,背是代表反面」,然而他卻不知道,他手裏拿的這個銅板,其實兩面都是字,他認為的「花紋」,其實是滿文,搖錢法並非始於清代,之前沒乾隆銅錢,古人又是怎樣起卦的呢?明代的銅錢倒是一面有字一面無字。「背」 的意思在古代,難道真一定是「反面「的意思嗎?難道就沒有別的解釋?例如代表「另一面」的意思?單就易理而論,如字代表的是正面,三個字則全部都是陽面,一個陰面都沒有,怎麼《易經》顯示的卻是「老陰」呢?,而且更奇怪的是還會變成「少陽」,全部陽的東西可以變成「少陽」?難道是返老還童?顯然是不合易理邏輯的解釋。有個學者,言之鑿鑿對我說,我認為字肯定代表陰面,哦!立刻洗耳恭聽!然後解釋:「你瞧,一個字兩個背是少陰,就是說一個陰面兩個陽面,陰面占少數,所以叫「少陰」,少就是多少的少,很好理解的麼」 ,呵呵,聽了差點暈倒!「少」字真的是代表多少的意思嗎?畢竟古今觀念有很大的區別,是不能以現代人的理念去解釋古人的觀點。現代人的觀點是上北下南,字從左看、零時為一天之始;而古人的理念卻是上南下北,字從右看、子時(23時)是一天之始。你既然要沿襲古人的起卦方式與理論,卻用現代人的理念觀點去理解它解釋它,這樣合理嗎?或許有人要說,按大家認同的方式不就行了嗎?你看連錢幣鑒定家都說古錢有字是正面,沒字的是反面,何必較真呢。沒錯,但他們畢竟不是研易與考古之人,對於易的學問,多數人認同的習俗,它就是正確的嗎?懂易以後,每逢春節,總覺得有些啼笑皆非,在當今社會輿論的每個角落,猴年馬年居然都是以大年初一的零時劃分,而不是以立春之日來劃分,每當大年三十的24點正,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就會大吼:豬年到了!然後四面八方一片沸騰,各電視台爭相報道有多少嬰兒搶閘出世成為「豬頭」,可喜可賀!!大家都在瞎叫嚷,卻不知道真正的豬年要過數天後「立春」之日才會到來,這些趕在好時辰誕生的嬰兒其實都是屬狗的。要是你稍有異議,會立刻引來嘲笑:「你是豬啊?都到零點了,還不算豬年」? 至於由人的主觀意念決定陰陽性質的觀點,我也不認可,認為哪面是陽面,它就是陽面,客觀世界的萬物也是這樣的嗎?我主觀認為你是女人你就是女人?呵呵,倒有點指鹿為馬的意味。說了那麼多,只有一句話最頂用。如果你不是一個熱衷於「鑽牛角尖」、一定要化大力氣去弄清楚「字與背」到底哪面算陽哪面算陰的人,而又一定要用真實錢幣起卦的話,明白不來就幹脆裝糊塗,你也就別管「字與背」到底哪面是正是反,拿古銅錢按古書的指示排卦就是,這樣排出來的卦,無論支持字面是正、還是支持字面是反的人們,都會立即沒了聲音。
陰陽的客觀定義:那究竟哪個說法是正確的?其實對錢幣陰陽的定義,關鍵並不在於「字與背」的正反爭論上面,也不受主觀的意念所支配,而關鍵是觀察事物的客觀本質,沒有客觀環境條件,也就沒有「易」的存在空間了。天為陽、地為陰,天空廣闊虛無,地上動植物實體滿布;天有四時,地受其約制;所以:陽為虛陰為實、陽為簡陰為繁、陽為顯陰為藏、陽為剛陰帶柔、陽為外陰作內、陽為男陰為女,天地相合而滋生萬物,男女相合而繁殖後代等等,這都是陰陽的本質。《易經》為何要以乾卦為首、坤卦為次?為什麼64卦中只有乾坤兩卦享有「用九、用六」的特殊待遇?可以說「天與地」是周易陰陽互變形成的總基礎,是易經構成的本源。錢幣也不例外,也應遵循這個事物本質規律。所以錢幣應以「簡虛為陽面,繁實為陰面」原則來區分。以此推理古人的排卦方式,其結論是完全一致的。如下:
★宋明代錢幣(一面有字一面無字):字為「字」面,無字為「背」面。采用虛實原則區分陰陽。虛的背面(無字面)代表陽面,實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 ;三個陰面就是「老陰」,陰盡而變「少陽」 ,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 。
★清代錢幣(一面漢文一面滿文):漢文為「字」面,滿文為「背」面。采用簡繁原則區分陰陽。紋理簡單的背面(滿文面)代表陽面,紋理繁雜的字面(漢文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 ,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 ;三個陰面就是「老陰」 ,陰盡而變「少陽」 ,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 。
因而可推知,無論古今錢幣,都應以「簡虛為陽面,繁實為陰面」原則來客觀區分陰陽面。明白了這個道理,錢幣的陰陽區分就變得很清晰,例如有一枚外國硬幣放在你跟前,你是根據什麼原則分辨陰陽面呢?圖案?數字?自己的主觀意念?還是別的?很簡單,對所有硬幣,你不用管他是什麼圖形圖案、或是看不看得懂的文字、符號,只要對比兩面。哪一面形狀相對較複雜的,那一面就是陰面,而相對較簡單的那面就是陽面。又如假設手上有三片圓形金屬片,兩面都是光滑無紋,怎樣才能把它轉變為起卦的工具?又怎樣定性陰陽面呢?答案是將三片金屬片隨便一面劃個記號,則有劃記號的那面就成為有形的,有形為實,另一面依然光滑是無形的,無形為虛,虛為陽面,實為陰面,這樣就客觀地定性了陰陽,可以作為起卦工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